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教授每周二全天,周四、周六上午坐诊,每次限号,请提前致电4006018999详细查询号位情况以及预约
家里口罩不够用?那你一定要看看!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无硝烟的全民战争。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战争中必不可少的防护工具便是口罩。在这个一罩难求的时期,4招教你省口罩。 1、日常防护居家环境无需佩戴口罩,注意屋内适当通风; 2、日常出行只需佩戴一次性口罩,不必要一定佩戴N95口罩等这类高级别的防护用品;3、一般一次性口罩可正常使用4小时以上,如短暂出...[详细]
被确定为疑似病例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降临我国。这次疫情来势汹汹,蔓延迅速,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疫情悄然发生,发展又让人猝不及防。 刚刚接到金鼠报春请柬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赴约,疫情的不速之客已经登门。人们对它的认知,也从刚开始新闻媒体上报道的陌生词汇,变成了自己生活中每...[详细]
防疫 | 病毒会不会在超市里的蔬菜、肉上存活?
“超市里的蔬菜、肉和水果被人摸来摸去,上面是否会有新型冠状病毒存活?”疫情期间,有市民产生这样的疑问。 近日,小编就此采访了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覃迅云教授,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1、病毒能否在蔬菜、肉和水果上存活? 如果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到蔬菜、肉和水果上,理论上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最长不会...[详细]
节气 | 今日雨水,养生有讲究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东风解冻,一场春雨消去浸骨的冷气,送来拂面春风,万物生长,阳光和煦。 雨水三候 雨水一候獭(tǎ)祭鱼:雨水时节,“此时鱼肥美...[详细]
新冠肺炎康复后会留下后遗症吗?
随着新冠肺炎治愈病例越来越多,“新冠肺炎治愈后会有后遗症吗?如何更好的康复肺功能?”,最近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呼吸部主任詹庆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从临床上发现,主要还是累及肺,对轻症的患者应该没有后遗症,但是对于重症...[详细]
打败新冠病毒最有用的“药”,是你的免疫系统
针对最近热议的抗病毒“特效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7日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可以很肯定地说,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 没有特效药,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最近的采访中提到:“在没有特效药物的情...[详细]
【解惑】体温高不等于得新冠肺炎
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测体温」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打卡」行为,无论进出小区、超市还是公司,都需一测,有些社区和学校,还会建议人们在家自行测温报备。 如此高密度的测温,自然会引发不少疑问:我的体温一直测出来 37 度多,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公用的温度测量机器,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体温测出多少度才算发热? ...[详细]
中医院士半年前预测疫情火爆网络,中医真的预测出了这次
中医院士半年前预测疫情火爆网络,中医真的预测出了这次疫情吗? 这两天,有个短视频突然火遍网络。2019年夏季,中国中医科学院会议上,王永炎院士推断:“下半年特别是冬至前后,一直延续到明年春季有瘟疫发生……”,这是在2019年6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详细]
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期间,糖尿病患者居家膳食建议
疫情防控期间,科学合理的居家饮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保护和增强免疫力,是我们抵抗病毒的最有力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抵抗力变弱,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属于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为了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做好科学饮食,保持血糖稳定,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分会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 1.主食定量,粗杂粮占三...[详细]
头发、衣物是否会沾染病毒致人感染?专家解答来了!
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些健康知识进行了科普答疑。 病毒会在头发上滞留吗?每次外出回来要洗头吗? 一般情况下,公众外出回家之后不需要特意洗头或消毒。目前研究显示,病毒对外部环境中的如紫外线和热比较敏感。在室外,头发粘到高浓度同时有活病毒的飞沫可能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