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教授每周二全天,周四、周六上午坐诊,每次限号,请提前致电4006018999详细查询号位情况以及预约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没有欢声笑语的聚会、没有热热闹闹的串门、没有喜气洋洋的庙会,有的只是新闻上不断滚动播放的实时疫情和“白衣勇士”们明知前路漫漫、危机重重,依然迎难而上的逆行背影。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给大家带来了健康威胁,老年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高危人群。肿瘤患者受疾病或抗肿瘤治疗的影...[详细]
很多朋友已经陆续开始返岗工作了。 疫情当前,大家都对出门充满恐惧,生怕出门接触到病毒或者不小心把病毒带回家。 其实,在这里,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做好预防,切断病毒传播的路径,还是非常安全的! 外出归家后,必做的几件事 1.脱鞋/换鞋 如果您有回家换鞋的好习惯,那是最好不过。 建议将外穿的鞋子放置于通...[详细]
各地的体温检查越来越严格,返程的车站口,小区的大门口,超市入口等都有人手持额温枪检查。 然而“新冠病毒患者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这是日前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研究论文中的结论。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详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为了避免感染,大家都乖乖宅在家里。为了减少出门,“全副武装”去一趟超市,囤上一堆易于保存的蔬菜,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疫情期间,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和尽量少出门以外,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抵御疾病风险的重要保障,居家自我隔离人员更应坚持合理膳食,通过均衡营养增强自身抵...[详细]
这两天,继接触传播、粪口传播之后,气溶胶传播——可能会传播新冠病毒的一种新途径开始被大家聚焦。 “空气藏毒能飘到几公里外”“开窗通风也能引毒入室”……被网友传的“神乎其神”的气溶胶到底是啥?...[详细]
2003年的那场非典,共波及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感染人数共8422例,死亡919例,平均致死率为11%(截止2003年8月7日)。 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春节,没有聚餐,没有亲朋好友的拜访,没有旅行,我们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关注着关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一切信息。 新型冠状...[详细]
疫情期间,消毒成了千家万户重视的事情,84消毒液、酒精等是比较常见的消毒用品,但你知道吗,消毒用品也要科学使用,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健康。 近日,卫健委发出安全提示: 1、各单位或家庭在储存酒精、84消毒液时,无论量多量少,切记不要二者混储,必须分开储存。 2、84消毒液和酒精不可混合使用,混合后可能产生剧毒气...[详细]
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普遍低下,而免疫力差的人群属于新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肿瘤患者要尤其注意防护,在提高自身免疫力方面多加注意。良好的饮食是为机体提供能量的来源,是维护免疫力的基础。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在饮食上,一是虽非必须营养丰富,但一定要营养均衡,每日能量摄入要充足。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详细]
今日,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官方公布数据提示: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 死亡病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老年人居多,既往病史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硬化等慢性基础病的比例很高。 为什么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详细]
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是大多数人对本次肺炎疫情的认识。 就在不久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中也指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没错,肺就是如此危险! 众所周知,肺是人体最重要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