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均寿命74岁来算,人这一辈子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发现癌症,不少人就会问:怎么说有就有呢?为啥以前都没察觉呢?
其实,癌症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个癌症发生前,都有预警,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种,肺结节→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第二种: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第三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99.7%的宫颈癌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感染HPV,一生中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高达80%-90%,当然大部分的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属于一过性感染。
但也有一部分女性,如果自身清除不掉,形成“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那么就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第四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第五种,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第六种:肝炎→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虽然,萎缩性胃炎、息肉、乙肝......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再次提醒:每个癌症发生前,其实都有预警,千万不要小病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