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这样做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人人都适合“春捂秋冻”吗?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最好不要尝试。
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防寒尤其重要。秋季气温波动大,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保护头、手、足这三个关键部位。
就算对于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秋季要注意:
0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02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耗气伤阴
03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瑶医提醒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儿童、慢性肾病患者自身调节能力低,易患感冒、扁桃腺炎、肺炎、肾炎甚至加重肾衰,因此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